2月24日,空氣依然清冽,但初春的陽光已溫潤地灑向太行山間,在左權縣麻田八路軍總部舊址,工作人員照例早早打掃衛生,準備迎接參觀者的到來。
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雕塑。 邢蘭富攝
麻田地處太行峽谷之中,與河北交界,瀕臨清漳河畔,四周奇峰環抱,地勢險要,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谷諔馉帟r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前方總指揮部、八路軍野戰政治部等首腦機關曾在這里長期駐扎,是八路軍堅持華北抗戰的指揮中心。
艱苦卓絕戰日寇
時光荏苒,歲月更迭,但麻田八路軍總部舊址前的蒼松依舊青翠。左權縣委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邢曉壽自豪地介紹:“八路軍總部機關于1941年7月1日從武軍寺村移駐上麻田村,一直到抗日戰爭勝利結束后的1945年9月2日才離開。這期間,除重大作戰行動中做短期戰略轉移外,一直在麻田駐扎。根據八路軍總部轉戰華北移動路線記載統計,八路軍總部在麻田總共駐扎1457天,連同在麻田鄰近的武軍寺駐扎236天,共計1693天。功勛顯著的十大元帥中有6位曾在此戰斗和生活?!?/span>
八路軍總部在麻田駐扎期間,正是敵后根據地抗戰處于極度困難和奪取抗戰勝利的最后階段。面對如此困難局面,八路軍總部在麻田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和部署及華北的具體情況,先后發出對敵斗爭指示,做出認真建設具有獨立性的軍區工作、廣泛組織地方武裝、堅持華北抗日斗爭、保衛根據地等決定,指示八路軍展開全面對敵斗爭,進行反“掃蕩”、反“蠶食”和反“治安強化運動”,政權建設、財經、軍工、后勤、文教等各項工作得到很大發展,鞏固并發展了根據地建設。
麻田八路軍總部舊址室內場景。邢蘭富攝
從1941年春到1942年12月底,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總部領導抗日軍民先后粉碎了日軍連續5次的“治安強化運動”。在1942年敵人發動的夏季“掃蕩”和第四次“治安強化運動”中,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在麻田附近十字嶺指揮部隊掩護總部機關突圍時,不幸壯烈殉國。
一個個普通院落、一間間簡陋小屋、一盤盤狹窄土炕,一張陳舊桌子、兩三把椅子、一盞生銹油燈……這些位于麻田鎮革命先輩舊居內的主要陳設,依然保持著當年原貌,它們承載著一段崢嶸歷史和全民族抗戰的希望,支撐了中國敵后抗戰的戰略全局。講解員趙茜介紹說:“革命先輩們在這里運籌帷幄,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輝煌的勝利,留下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歷史會隨著時間越走越遠,但先輩們為挽救國家民族危亡留下的寶貴財富卻歷久彌新,永遠銘刻在我們心里?!?/span>
同舟共濟渡難關
八路軍總部移駐麻田時,日寇頻繁瘋狂“掃蕩”,國民黨頑固派進一步實行經濟封鎖,再加上接踵而來的百年不遇的大旱災,太行根據地困難越來越大,斗爭越來越艱苦。對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各項政策,廣泛開展獨立自主山地游擊戰爭,采取一系列建設軍工、建設經濟和發展文化教育的措施,為根據地軍民戰勝困難提供了精神上的準備和物質上的保障,讓抗日軍民看到了光明,增強了克服困難的勇氣,更加堅定了抗戰必勝的信心。
鄧小平、滕代遠等首長帶領北方軍民掀起大練兵和大生產運動,鄧小平支持滕代遠、楊立三制定了著名的“滕楊方案”,鼓勵部隊生產,鼓勵指戰員節約,鼓勵個人積蓄,正確處理了集體與個人、生產與消費之間的關系,進一步調動了大家的生產積極性。
鄧小平對建立和發展軍事工業生產和后勤建設也極為重視,先后在高峪村建立主要生產步槍的軍工部3所,在土棚村建立主要生產刺刀的軍工部4所,在尖廟村建立機器廠,在云頭底村建立八二迫擊炮彈廠,在蘇公村建立炮彈1廠等。并在小南莊村創辦了染布所,在天門村創辦了鞋廠,在蘇公村創辦了餅干廠,在東隘口、羊角、澤城等村建立了醫院。軍工工業和后勤事業的創建和發展,為裝備部隊、保證部隊的供應起了重大的作用。
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等單位從1943年4月1日起每人每天節約小米1兩,救濟當地災民。在清漳河沿河兩岸,總部首長帶領麻田軍民修筑了灌渠、人力水車、小型電站,使麻田480余畝旱地變成了水田。在亂石滾滾的河灘,用青石構筑堤壩,疏浚清漳水,淤土填入,形成園田,種植莊稼。在武軍寺村外,彭老總親自拓荒種菜,幫助群眾春耕下種,擔水點種,栽植果樹?,F在麻田鎮的菜園村,就是當年前方總部的菜園地??偛繌牟筷牫槌鲵咇R,分配給各鄉村幫助春耕下種,并在麻田建立烘爐,專門制造和修理農具。
在鄧小平舊居,看著一件件歷經滄桑的物件,左權縣史志辦主任張俊平深情地說:“當時的左權縣是一個只有7萬人口的山區小縣,當年,新開墾荒地新修河灘地18612.9畝,占原耕地面積的8%,紡婦新增1078人,糧食產量超計劃10703余石。在八路軍首長們的直接帶領下,根據地軍民徹底打破了敵人的‘囚籠’政策,同舟共濟渡過了難關?!?/span>
隨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形勢的發展,根據中共中央和北方局的批示,華北敵后八路軍于1944年相繼發動了春、夏、秋、冬季的局部反攻,為全面反攻準備了條件。1945年5月29日,八路軍總部發布應進行更積極的攻勢命令,取得空前戰績。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同日,中共中央決定撤銷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總部由太行遷至延安。
軍民情深代代傳
一代抗日精英匯聚太行,在麻田運籌帷幄,指揮華北抗日根據地軍民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終于同全國人民一道,迎來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麻田八路軍總部舊址。邢蘭富攝
八路軍總部在麻田駐扎近五年之久,軍民情深,代代相傳。1942年5月25日,當左權將軍殉國的消息傳出后,遼縣人民無不義憤填膺,萬余民眾簽名,向邊區政府提出將遼縣易名為左權縣的請求,經晉冀豫邊區政府批準,1942年9月18日,遼縣黨政軍民5000余人舉行遼縣易名左權縣典禮大會,從此,在偉大祖國的版圖上,有了以將軍英名命名的左權縣。左權縣委宣傳部部長劉二萍深情地說:“當時僅有7萬人的左權縣,就有1萬人犧牲,1萬多人參軍,1萬人支前。全縣村村住過八路軍,戶戶出過子弟兵,被稱為‘八路軍的故鄉’‘子弟兵的搖籃’?!?/span>
歲月崢嶸。在這里生活戰斗過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一直關懷著左權,關心著麻田。太行山上的麻田小鎮,也永遠銘記著革命前輩在此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所建樹的豐功偉績。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三級博物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獲評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和國家4A級旅游景區。館藏革命歷史文物6000余件、黨和國家領導人題詞46幅,年接待參觀者80余萬人次,是左權老區一張亮閃閃的紅色名片。
光陰似箭,彈指幾十年過去,左權人民發揚不怕困難、艱苦奮斗的太行精神,萬眾一心、銳意進取,甩掉了國定貧困縣的“帽子”,正科學有序地推進鄉村振興。特別是當地政府大力發展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生態旅游、農村旅游,如今左權已經成為太行山一顆翠綠耀眼的明珠。
(來源:《山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