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記憶]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由于日本侵略軍的野蠻進攻和國民黨頑固派的包圍封鎖,敵后各抗日根據地的軍民遇到了極大的困難。為了克服這種嚴重困難局面,毛澤東發出了“自己動手”“組織起來”“生產自救”的號召,山西各抗日根據地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
129師生產部舊址。
早春,小雨淅淅瀝瀝,透過蒙蒙霧靄,記者在黎城縣南委泉村西街王晚田的院子里看到,一座白色的土坯二層小樓站在斜飛的春雨里,似乎穿過悠遠的歲月望過來,告訴人們當年那段硝煙中火熱的生產。這就是129師生產部舊址。南委泉村村委委員兼會計、黎城雷鋒協會副會長李海方介紹:“他們在南委泉村開荒種地,種了600多畝‘169’優質小麥,2.4萬多畝‘金皇后’玉米,并引進了西紅柿、大南瓜等蔬菜,還開辦了抗日根據地唯一一家西餐飯店——黎城南委泉‘白宮飯店’?!?/span>
“白宮飯店”是129師政治部下轄的生產部部長張克威創辦的。他在美國大學進修過農牧學高等專業,是八路軍在農業領域少有的高級專家型人才。李海方說:“就是個普通土坯農房,頂上是木椽灰瓦。張部長讓人將四周墻壁用白灰刷得像雪一樣白,中西式菜肴都有。1944年,還接待過11名轟炸日軍卻被迫降的美國飛行員?!?/span>
1939年2月,陜甘寧邊區召開了一次重要的大會,會議的主題是動員根據地的全部人員,參加工農業生產。用毛澤東同志的話來說,就是要通過“自己動手”來克服經濟困難,從而打破日軍和國民黨頑固派對抗日根據地的封鎖。
1941年1月,國民黨頑固派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掀起了反共高潮,加緊了對抗日根據地的軍事和經濟封鎖,使抗日根據地的經濟建設遇到了極大的困難。同年秋,日軍的秋季大“掃蕩”持續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八路軍與日軍在此期間作戰800余次,雖英勇抗擊了日軍,但日軍的“掃蕩”也使晉察冀抗日根據地蒙受了空前的損失。
在這生死存亡之際,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在延安發出了《關于開展生產運動的指示》,要求全軍將士展開生產自救的大運動。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在這個號召之下,根據地軍民一體,發起了大生產運動,太行山上留下了共產黨人自力更生的抗戰記憶。
為戰勝嚴重困難,中共中央北方局提出,開墾荒地,興辦水利,發展各種合作社,發展工業生產,鼓勵資本參與,厲行節約,反對貪污浪費。129師政委鄧小平號召部隊一方面自己開荒種地,一方面建立助耕組織幫助群眾生產。1944年,太行全區軍民共開荒33萬畝,夏秋兩季產糧12.3億斤,9.1萬余畝棉田收獲150萬斤棉花,創下抗戰以來最高紀錄。
南委泉村展廳的大生產運動中所用農具。
大生產運動從軍隊開始,軍隊參加大生產運動,改善了物質生活,減輕了人民負擔,并對密切官兵關系和軍政、軍民關系,增強勞動觀念和組織紀律性,起到了積極作用。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大生產運動取得了巨大成績。許多部隊糧食、經費實現全部自給,實現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目標。毛澤東指出:“這是中國歷史上從來未有的奇跡,這是我們不可征服的物質基礎?!辈阉c1942年整風運動一起稱為當時整個革命鏈條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兩個環子。這不僅支持了艱苦的抗戰,改善了人民群眾的生活,而且激發了人民群眾參加革命軍隊的積極性。
[感悟初心]
責任擔肩上 使命記心間
黎城縣融媒體中心科員 汪旭東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形成發展及其盛衰興亡的真實記錄,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安身立命的基礎。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人們總是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向前發展的。正如恩格斯所說“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中國近現代以來歷史最為可歌可泣的篇章,是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每次重溫歷史,都是一次精神洗禮。通過對這段歷史的學習,讓我深刻認識到:時至今日,大生產運動的精神還在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奮斗來踐行初心使命。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在歷史的交匯點上,作為基層黨員干部,我們更應該傳承黎城紅色基因,立足于本職工作,發揚大生產運動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在奮斗中磨練意志、鍛煉品質、砥礪作風,在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強本領,練就鐵肩膀、硬脊梁,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勇挑重擔、苦干實干,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留下許黨報國的奮斗足跡。
[記者手記]
遙想抗戰時期,太行山上到處都可以聽到這樣的歌聲,“太行山上鬧洋洋,軍民生產忙;扛起鋤頭背上槍,上山去開荒,吃上細面糧,穿上花衣裳……”
黎城縣山高林密,銅墻鐵壁。這里有全國最大的紅色遺址群;有華北敵后最大的兵器生產單位黃崖洞兵工廠;有新中國金融的搖籃、中國人民銀行前身的小寨冀南銀行;有八路軍在華北敵后抗日根據地修建的唯一機場長寧機場……
初春微雨茫茫,回首佇立在風雨中的129師生產部舊址。我們仿佛就能看到那戰火紛飛的歲月里,戰士們和老鄉們一起在戰歇時,漫山遍野開荒、種樹、修堤、架橋……火熱的青春,火熱的生產,都是為了祖國的崛起和我們今天的幸福。
巍巍太行,百里畫廊。八百里太行山千峰競秀,與珍貴的紅色記憶共同構筑起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梁,賦予中太行山獨特的文化價值。感召著一代代中華兒女,為偉大民族的解放與復興,前赴后繼,繼往開來。
(來源:《山西日報》)